首页 > 清风苑 > 文化 正文

文化

书声琅琅

稿件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: 2025-07-04 10:25:41

  我老家在鄂西北农村,母亲读书不多,但希望我从小好好读书,成为一个知书达礼的人。

  在村里,有人会撕旧报纸或旧书来引火,但母亲从来不会,也不准我和妹妹这样做,她认为烧书是不敬之事。幺爷爷过去当过教书先生,家里有藏书,母亲经常让我去借书看,只要知道我在幺爷爷家,她就不会急着喊我回家,到了饭点,就带着几个刚出笼的热馒头上门致谢。见到村里有辍学的孩子,她会去说几句公道话,苦口婆心地劝孩子的父母。回到家,关上门,母亲便感慨说:“家里儿孙满堂,没有读书声,怎么行啊!”

  曾经,我是个调皮的孩子,仿佛屁股后面总跟着错误,比如贪玩把家里的钥匙弄丢了、考试不及格、跟同学打架……隔三差五,我就要挨一次竹梢抽屁股。后来,我逐渐摸索出一个规律,犯了错误后只要马上去读书,母亲就会把手中高举的竹梢轻轻放下,好像我的读书声能让她消气。

  母亲叮嘱我和妹妹,别总在角落里默默地学,要读出来。经常是母亲在厨房里做饭,我们在堂屋里读书,炒菜声、读书声此起彼伏。我们闻见饭菜香,读得更大声了。母亲听到响亮的读书声,锅铲也挥得更欢快了。她常说:“家里有读书娃,咋能没有读书声?不能当哑巴学生!”多年后,我才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,孩童读书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,大声读书,自己的声音会把向外的心思拉回来。

  家里不能没有读书声。母亲对书的敬畏和读书的态度,像春雨沁润我心。她不会说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,但会说“养儿不读书,不如养头猪”。后来我没有考上大学,但母亲在我心里埋下的读书种子,却在某个时节,顶开泥土,发芽抽条。这些年来,阅读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。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,越打心眼里佩服母亲,她让我读书并没有多少功利的成分,而是觉得读书是天经地义的事。

  现在,我的两个女儿也慢慢爱上了阅读。母亲常对她们说:“要大声读书!”不仅如此,母亲还带头读。

  有时我傍晚回家,老远就听到上初中的大女儿在读“唧唧复唧唧,木兰当户织”,上小学的小女儿在读“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”。读书声交织在一起,像春天里桃花、杏花、李花一起开,麻雀、喜鹊、布谷一起叫,真是抚慰人心。怪不得我小时候的读书声能消母亲心里的气呢。工作生活中的疲惫,都会被这琅琅的读书声驱除。

  周末,有时我会约上邻居,举办家庭读书会,每个人都向大家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。有一次,我给他们读林海音的《窃读记》,书中“我”快乐又惧怕地在书店里窃读的细节,让大家印象深刻,特别是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为了让“我”看完一本书,而“多留了一天没有卖”,尤其是最后一句话特别打动人——“记住,你是吃饭长大,读书长大,也是在爱里长大的!”

  对于孩子来说,读过的书中,一个词、一句话,会像一粒沙子不经意地进入贝壳里,或许多年后就会变成一颗晶莹的珍珠。

  我把“家里不能没有读书声”当作家风,并请人书写了装裱起来,挂在客厅里,每天抬头就能看见。(陈见 作者单位:云南省大理州纪委监委)

>>><<<